(上海儀表三廠 儀表技術)如今,在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下,我國傳感器的產業生態日趨完備,設計、制造等環節均有骨干企業參與其中,一些科研機構也建立了相關服務平臺,助推產業創新發展。但由于行業起步晚、競爭壓力大,我國傳感器發展依然面臨四大困境。
1、關鍵技術尚未突破
傳感器的設計技術囊括了多種學科、理論、材料和工藝知識,突破起來十分困難,目前,在人才匱乏、研發成本高昂、企業惡性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我國還沒有突破傳感器一些共性關鍵技術。
2、產業化能力不足
由于我國企業技術實力的落后,行業發展規范尚未形成,導致國內傳感器產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,重復生產、惡性競爭的現象的多發,使得產品可靠性較差、低端偏移較為嚴重,產業化程度與品種和系列不成正比,只能長期依賴國外進口。
3、資源不集中
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又1600余家,但大都以小微企業為主,盈利能力不強,缺乏技術引領的龍頭企業,最終導致資金、技術、企業布局、產業結構、市場等方面都變現出分散的狀態,資源得不到有效集中,產業發展也遲遲無法走向成熟。
4、高端人才較為匱乏
由于傳感器行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,資金、技術和產業基礎都較為薄弱,加之涉及學科多,要求知識面廣,新技術層出不窮,導致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投身其中。此外,我國人才培養機制的不完善、不合理,也導致行業面臨人才缺乏問題。
智能傳感器將成未來必爭之地
不過,雖然我國傳感器發展還面臨難題未解,但在全球智慧生活、智能生產的趨勢之下,傳感器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,只要把握得住,我國依然能夠實現對先進國家的迎頭趕超。
目前傳感器市場已經逐漸從工業自動化向消費類產品轉移,特別是家電和汽車用傳感器占據了近40%的市場比重。其中,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15%—20%的增速迅猛增長,車用傳感器數量正在不斷增加,再加上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出現,未來對于智能傳感器等新型傳感器的需求只會與日俱增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國內企業應該有效利用已有的政策紅利,積極推動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創新,構建完備的產業結構體系,不斷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,為未來新的傳感市場高地爭奪找到有利位置!